close

01

2012年底, 我參觀了幾間美術館區的幼稚園, 在參觀之前大概知道每間園所的特色, 不論是讀經的、雙語的 ... 我沒有刻意參觀廚房、廁所、教室或其他活動空間, 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跟園長&老師聊天, 他們也都很熱情的跟我說了很多園區特色, 課程可說包羅萬象、五花八門.

我把參觀幼稚園的感想跟三姊討論, 簡單結論:『不知怎麼搞的, 雖然那些都是名聲很好的幼稚園, 但 ... 老師或園長所談的內容, 和我想的不一樣.』老實說, 我一度懷疑:難道是南北觀念落差嗎?也考慮是否跨區就讀, 也許我該去參訪華德幅教育理念的野鳥幼稚園?但心裡面還是希望找離家近的幼稚園. 

從台北搬到高雄, 3歲的小宇經歷一次"轉學經驗", 我替他把美育奧福課程從台北分校轉到高雄分校, 原本一直以為他很喜歡的唱唱跳跳play課程, 小宇居然連續 3 堂課都不願意進教室, 後來換了一位老師, 並且每一次上課前提早陪他進教室和新同學們一起玩, 幾堂課後他慢慢恢復之前在台北會期待上課的樣子.

小宇的轉學經驗, 讓我嚇到了!說嚇到或許有點言重, 但確實讓我正視"環境"&"老師"對孩子的影響, 挑選幼稚園的過程中遇到的觀念落差, 也讓我對送他去幼稚園一事有些卻步 ...

三姊聽了我的敘述與擔憂, 跟我分享了她曾經有的經驗.

任職小學教師的三姊, 班上曾經來了一位轉學轉三次的學生, 轉到三姊班上時已經是第四所學校(不知道是第幾個班級), 當時他才小學一年級.

第一所學校, 是一般公立小學, 因為家長會可以左右老師的教學方式, 孩子的父母覺得不妥, 故轉學. 第二所學校, 是森林小學, 因為老師流動率很大, 孩子父母覺得常常得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方式, 所以決定再轉學. 第三所學校, 是貴族私立小學, 孩子去沒多久就學會很多"髒話", 父母嚇到了, 馬上又再轉學, 第四所又回到一般公立小學, 轉到三姊的班上, 現在已唸到中年級沒有再轉學.

後來, 那位小朋友的妹妹念小一, 家長也來拜託希望可以在三姊的班上就讀. 不過, 因為校長不希望有任何特權介入分班結果, 他們學校入學的小朋友全都是電腦隨機跑班, 即使已經很資深的三姊自己的小孩也一樣. 小外甥遇到的老師也曾經被家長們批評, 不過小外甥頗適應那位老師, 小學一、二年級都很順利度過, 成績也不錯.

三姊開玩笑跟那名學生家長說:『不然妳去拜拜好了!希望神明保佑:電腦跑班時分配到適合她的老師.』

講完這些故事三姊再強調跟我說:『其實, 家長挑的老師, 也不見得適合小孩.』『教養的路很長, 妳也不可能一路上替他篩選老師, 更何況妳篩選的又不一定適合他.』『父母能做的是 --- 陪伴他們.』

一語點醒我『陪伴最重要!』想想這半年來因為大搬家、環境變遷、生活方式改變伴隨而來的許多問題, 都是家人一起面對討論一一克服, 如果沒有花時間陪伴孩子又怎能發現孩子們細微的變化, 並且在需要時給予幫助. 三姊的一席話像是給我了一顆定心丸, 我也重新調整想法告訴自己『教養的路很長, 陪伴是最重要的.』

 

前一陣子讀郭駿武老師一篇文章【教養的問題,不只是教育的問題!】第一段就讓我印象深刻:

天,小寶(5y)在大安森林公園的瞭望台上,遇到一位陌生的小女孩,那女孩看著小寶放在二樓地上的玩具說話了;『你的玩具可以借我玩嗎?』
小寶說:『不行,我們不熟!』
女孩又說:『但是,玩具要跟別人分享啊!』
小寶回說:『這是我的東西,我自己決定!』
正當我準備要好好的欣賞這兩個孩子的你來我往,言語交鋒時,樓下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人家都說不借妳,妳還說,這樣很沒家教,下來!』看來是這個女孩的爸爸。

其他全文&討論請參看【教養的問題,不只是教育的問題!】

剛好最近小宇在美育教室也發生類似情況, 宇的同學把全部的積木拼成一座大建築物, 不准其他同學碰, 3.6Y小宇走過去跟她說:『這是大家一起玩的』, 小女孩說:『我不要』, 小宇沒有弄壞她的城堡, 但看得出來宇不太開心, 剛好有另一位同學也來了, 帶了他自己的小車, 小宇很興奮的被小車吸引跟後來的男同學一起玩.

回家後我問小宇:『小美(化名)不讓大家玩教室的積木這樣好嗎?』

小宇:『不好.』

我又追問:『那小明(化名)可以不讓大家玩他的車嗎?』

小宇:『可以.』

我又追問:『為什麼你覺得小美不准大家玩教室的積木是不好的, 但小明卻可以不借大家玩他的車?』

小宇:『因為小明的車是他自己的, 但那積木老師說是大家一起玩的.』

我又忍不住問了小宇:『那為什麼巧虎說玩具要一起分享、一起玩?』宇沒有回答, 我自己又補了一句:『所以, 分享也是會視情況不同的.』

後來我跟宇爸討論郭老師的文章&小宇在教室遇到的事情, 我有點遲疑是否還要繼續替小宇訂閱巧虎, 巧虎三歲之後的內容會不會把小孩教成"制式化", 像是玩具就一定要分享、看到人一定要問好 ... 雖然我很希望孩子是有禮貌守規矩, 但也不想孩子思考變成機械化, 宇爸用三姊的結論回應我對雜誌內容的疑慮說:『陪伴最重要, 因為我們會陪伴他們一起閱讀, 再加上有生活經驗, 他們會有不同的吸收.』

想想也是, 不論是挑選老師 or 挑選讀物, 別太果斷的用自己的立場與想法否定, 陪伴孩子並不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不斷介入, 孩子們其實會從直接反應告訴妳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不過, 挑選幼稚園的事我決定先暫緩吧!

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e .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