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宇和1歲的培, 他們的相處模式... 不知道10年後, 是不是也類此模式? 

"我不能沒有你, 做什麼都想要在一起"

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膩在一起, 一起玩、一起吃飯, 前一陣子愛上一起洗澡後, 現在也每天一起洗澡, 一起散步, 一起出遊, 一起搗蛋闖禍然後一起被處罰. 小培講話還不靈光, 不然還會"一起吵架". 喔~最恐怖的是>>連感冒都會一起, 一起生病一起看醫生一起吃藥, 這是為娘最不喜歡他們一起發生的事情.

不過, 有一件事情是我最喜歡的>>"一起聽故事然後一起睡覺!" 我最開心的時間就是每天下午1點半, 他們可以一起睡著, 但兩兄弟通常也會很準時的一起醒來, 一起從房間走出來, 一起笑咪咪的來跟我討起床抱抱.

看著他們兩這樣作伴, 我又更了解"生兩個才有伴"的伴, 不光只是單純的玩伴, 是生活的伴, 是人生中不可取代的手足情. 長大之後, 兩兄弟還有很多會一起做的事情, 不論快樂、悲傷都有一起分享、承擔的人, 是很富足幸運的.

我自己也擁有這樣的手足情, 雖然爸媽不在身邊, 但我很感謝他們給我了很棒的哥哥、姊姊們, 讓我人生每段過程都不寂寞、不徬徨. 

1

2

"搶玩具是我們表現友愛的方式"

宇宇哲學:別人手中的東西永遠是比較好的, 尤其是我哥哥(or弟弟)手中的東西更是極品, 一定也要用力"拿"過來玩玩看. 

搶東西這件事情幾乎每天都會在我們家上演, 輕微的情況可能連當事者(被搶的)也無所謂, 嚴重時肇事雙方會大聲嘶吼哭喊, 我目前只要求他們"不可以拿別人手上的東西", 拿別人手上的東西是嚴重犯規行為.

小宇自從11月旅行回來, 有明顯比較服從這個規定, 至少會等小培放下後, 再迅速拿過來, 或拿其他玩具強迫小培交換. 不過, 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 這個年紀的小孩都是這樣的嗎?好像貓咪,   看到快速移動的東西就想去抓.

小培滿週歲後, 我發現他會先拿其他東西玩, 當哥哥放下手中物品被引誘後, 小培會從容的去拿哥哥放下的那樣玩具, 莫非這就是"老二生存之道!?" 等待的能耐也比哥哥強, 面對哥哥強行強走的行為, 有時候他會用"咬"的反擊, 每次我都要忍住笑... 很嚴肅的跟他說『不可以咬人喔~』, 同時轉頭跟小宇說『你搶了他的東西, 所以他才咬你對不對?』

老實說, 現階段真的很難避免他們互相搶玩具, 而強行介入的結果通常是兩個都跑來我腿邊哭, 一副互相指責對方似的, 兩個都很悲情的要媽媽抱抱, 最後也擺不平... 現在, 除了訂定簡單規則, 我儘量學會不介入、學會觀察等待, 避免成為裁判, 有時候他們反而會發展出自己的"交易行為".  

這點可算是目前讓我煩躁第一名的事, 我也很想知道『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3

"當聽到大人說『不可以』, 我們就一定要"

『不可以』三個字彷彿我們家的咒語, 只要對他們說『不可以撞門』, 就馬上再撞一次. 『不可以拍玻璃』, 就繼續再拍不停. 反正只要希望他們立刻去做某件事情, 前面加個不可以, 兩兄弟就馬上衝去做. 

不過, 這現象應該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後果... 因為我忽略搬家後孩子需要適應新環境, 也忽略了家人教養不同步的嚴重影響性. 我們三個大人:我、老公、婆婆濫用了"不可以", 太常說或是對小孩的要求沒有一致, 小孩很快就能辨別"其實大人說不可以的這件事情, 還有繼續的空間".

不良後果已經產生, 我真希望我們可以做到不再講"不可以"這三個字, 或者換句話說, 或者轉移注意力. 換句話說有時候可能會說成一整個故事, 而且要很有耐心技巧的說, 轉移注意力或許簡單點, ex:沒有撞門的人可以來吃香蕉喔. ex:撞門一點都不好玩、又危險, 我們去2樓玩玩具吧! ex:講故事, 這是可以讓兩個小孩同時馬上靜下來最好的方式. 

對已經三歲的小宇如果只是轉移當下注意力是不夠的, 還要花更多時間解釋讓他明白"為什麼撞門不好?". 因為他很喜歡聽故事, 有時候我甚至會自己編故事, 劇情就是跟撞門會發生的危險有關係.

4

5

"兩個人, 搗蛋無限, 創意也無限"

有一天, 兩兄弟把可重複貼的寶寶黏貼書學習盒中的貼紙拿出來, 貼滿了一整面牆壁, 走進房一看, 我傻眼了... 很壯觀的一整面牆... 我當下真不知要如何反應, 該跟他們好好談一談?還是該讚美他們的創意?

後來, 我只問了兩個問句『你們在做什麼啊?』小宇很興奮的跟我解釋:『媽咪, 這是我們的家, 我們把我們的家弄得很漂亮.』他很興奮敘述他們兩的"佈置". 我說:『很漂亮ㄝ!但是, ... 他們可以貼在牆壁上嗎?貼紙的家好像是在書裡ㄝ.』小宇很天真的說『他們可以來這裡玩啊!』我沒要他們拿下那些佈置, 幾天後, 才取下貼紙, 本來乳白色牆面就留下一塊一塊的印漬... 

還有一天早上, 兄弟兩看我在寫筆記也吵著要用筆, 我打開整盒的蠟筆, 準備兩張日曆, 讓他們盡情揮灑!然後我轉身回廚房洗杯子. 幾分後聽到婆婆一聲大叫~~『唉 呦 喂~ xxx...』我心想, 除了畫到桌子or地板or沙發or衣服or身體(包含臉)... 然後把畫好的紙撕超碎丟滿地之外(or吃掉), 還有什麼??

我淡定地走出來一看.~~是車子!~~(阿~~我在心裡吶喊, 小宇!那台車子要3500元ㄝ!嗚~ 不過, 我沒講話, 我在心裡想到底該怎麼回應眼前這場景. 旁邊還有婆婆繼續唸背景音.) 我默默地拿出溼紙巾, 正在想要不要擦掉他的"創作", 後來, 忍不住擦了兩下(實在太黑了, 他最近偏好黑色.), 小宇馬上大叫『變好醜噢!!不要擦!不要擦!』

我嘆了口氣, ~跟宇說『我也覺得變好醜, 怎麼辦??』小宇理直氣壯的跟我說『我畫的比較漂亮啊!我要剛剛那個樣子啦!』

是啊!我幹麻擦呢!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原本我想上網查一下如何去除油蠟筆的痕, 最後, 我決定保留他的創作, 到現在還是沒洗掉.

搗蛋與創意, 往往是一線之隔.

6

7

line04  

文字記錄下來的行為, 看似天真又可愛, 其實都是一堆狀況連連的血淚史, 他們搞怪闖禍的速度和天真單純的心智是同時並存的, 剛開始全職在家帶他們, 我時常會覺得心情錯亂, 可能前一刻笑得很開心, 下一刻又被突如其來的狀況嚇(氣)得臉色發青, 真是悲喜交雜.

每天陪伴著兩兄弟, 雖然很幸福, 但真的比上班累... 上班工作如果心情不好, 可以請假、可以找同事聊聊天, 但帶小孩如果遇到孩子不聽話或搗亂時, 就算是血壓標高當下也得忍下來, 不可能把孩子放旁邊自己出門找人聊天, 即使買杯咖啡也得帶著兩兄弟出去, 當然也不可能跟他們說『媽媽生病了, 今天你們自己出去玩吧!』.

不過, 學習和孩子相處、和孩子一起成長, 是每個父母在擁有小孩後應有的義務, 這也是我最近的體悟.  每當他們做出我不喜歡的事情, 以前我可能會直接制止, 甚至會生氣, 現在, 我儘量學會不要動怒、也不要打罵他們, 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出這個行為)比生氣重要. 很多時候, 孩子常常被罵了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因為他們還停留在某個情緒裡. 打、罵不是最佳的方式, 既無法糾正錯誤行為, 也無法讓孩子馬上理解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大部分時候孩子都是因為害怕所以行為被暫時壓制下來, 並非真的理解前因後果, 很容易罵完後又犯同樣的錯誤. 而且, 隨著他們越長大、行為能力越獨立, 也會越來越難帶. 所以寧可多花點時間跟他們"談心"或"講故事"慢慢教他們. 

另外, 從小孩的行為和話語, 去反思自己, 看到小宇貼心的小舉動除了開心之外, 我會去想"他怎麼會自己做出那樣的舉動?", 看到小宇生氣亂發脾氣, 我也會去想"他為什麼會這樣發脾氣?" 不論好壞行為, 都一定是有什麼事情影響而間接、直接反應出來. 所以, 陪伴孩子的過程也很像被重新教育&修身養性, 這真是ㄧ條漫長、充滿挑戰的幸福之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1歲 3歲
    全站熱搜

    Anne .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