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照片來寫日記”, 這是我想買數位相機的理由.
不過, 寫了一段日子, 發覺紀錄了很多影像, 但是感覺似乎沒有一起紀錄下來, 像這樣,
感覺沒有被記下 (閃光燈補光不恰當)
感覺有被記下 (不使用閃光燈, 直接調整光圈與快門)
記得韓劇 “巴黎戀人” 中有一段姜苔鈴跟韓社長講的話,“你是一個擁有一切, 但是只有記憶沒有回憶的人”,
我常在想, 這些照片不也是 “只有記憶沒有回憶嗎?”
因為當下所想要的感覺沒有表現出來,(其實就是技術不好啦)
如果要恰當的紀錄感覺, 必須對相片中的主題景物如何去突顯, 光影如何去調整下一番功夫.
我發現……
主題景物的突顯, 可以透過焦點與光圈, 來調整主題景物的遠近感與突顯感,
例如讓主題景物特別清楚, 背景模糊.
至於光影則必須透過光圈, 快門, 閃光燈, 來加強明亮度, 加長曝光時間, 甚至補光等等.
相機的基本控制, 我把它大致上分成下列四種 :
焦點 : 一張照片成像最清楚的地方. 一般的相機再攝影的時候, 都以鏡頭中心的物體作為焦點, 以便對焦.
光圈 : 想像是光進入相機的一個孔. 可以控制照片明亮度,
光圈越大 (孔越大), 其實就越亮. f2 的光圈比 f11 的光圈還大.
快門 : 控制拍攝一剎那, 光進入相機的時間. 1/800 的快門比 1/3 的快門開合速度還快,
所以1/800 的快門讓光進來的時間就比 1/3 的短.
閃光燈 : 拍攝的環境或景物的亮度不夠的時候, 可利用閃光燈來補光.
一. 光圈與焦點的試驗 (試試調整主題景物的遠近感與突顯感):
下面的照片, 雖然中心點都一樣, 但是焦點各有不同 (如紅色箭頭所指).
這是利用相機提供的 “定焦” 功能,
例如 a. 先將鏡頭中心對在“黃色的小咪”上, 半按快門, 相機就會調整焦點然後將焦點鎖定在 “黃色的小咪” 上,
之後持續半按著快門, 移動鏡頭, 直到取景 ok, 再按下快門.
光圈越小, 焦點附近清處的範圍會越大. 也會較暗, 例如 d, e, f
光圈越大, 焦點附近清楚的範圍會越小, 也會較亮, 例如 a, b, c
其實, 焦點附近清處的範圍就是所謂的景深. 我們可以利用景深來作主題景物的突顯.
這張照片焦點與光圈的方式來突顯主題景物的神情, 以及車子行進的躍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