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團裡遇到的衝突事件, 我們每個人, 可能都會是其中一個角色, 不論是出手那方, 或是被出手那方.(這裡所指的出手, 可替換為打人, 或拒絕 甚至其他行為) 當我是屬於被出手那方的媽媽時, 我覺得我比較能客觀地去分析, 但是, 當我是出手那方的媽媽時, 我心裡, 竟很自然地帶有不好意思與愧疚.(不論多少, 它的確存在)

但我不太喜歡自己這樣, 這樣無法客觀地去看待&面對衝突, 而共學過程中, 衝突是珍貴的, 過去這一年多來, 我們大家就是一起在面對每次的衝突與磨合中練功成長, 大人小孩都受惠.

這幾次, 我扮演著出手那方的媽媽角色, 我試圖調整自己的心態, 如果我對琪(媽媽)有不好意思, 那應該是放在我個人對她得一起去面對承擔這過程產生的幽微變化的歉意, 但, 不該是放在對孩子們的行為. 我對小B(孩子)表示歉意, 是在於我對他的在意與重視, 想告訴他, 遇到這樣的狀況, 真的不容易, 但是, 我想和他一起面對.

前幾次, 我那歉意是複雜糾結的, 說出來又覺得哪裡怪怪?我想是因為:不想把琪與小B放在好像不得不那角色, 事實上, 我不是那樣認為的. 但為何我心裡卻有莫名亂放的歉意?我猜想, 因為我太在意新同學的眼光, 因為很在意對我們團的影響.

最近, 我釐清, 我還是原來那個我. 不論我遇到孩子被打或孩子打人, 我期待也曾經歷著團內一起成長的那份力量.

其實, 一團之所以是一團, 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高深的功力或方法, 當然也不是我們特別愛讀書. 一直以來深深吸引我的團風格與團隊力量, 是我們一直一起面對與一起成長. 也是因為這樣讓我有動力不斷地想去付出, 而我們彼此也不斷地累積信任與安全感.

有什麼做法或解決之道嗎?有, 但那是在每一次事件中一起經歷出來的. 而且, 每次的狀況都不同, 那細膩之處, 正是共學迷人之處.

要來紀錄看起來像是以小宇為主要的, 孩子們好幾個一起欺負小B事件. 最根本的, 還是得從事件脈絡釐清, 然後釐清孩子各方, 也釐清每位媽媽, 但, 經過一些時間累積所產生的現狀, 這樣的做法似乎不夠. 光靠一起或個別談, 也不夠, 要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彼此正在經歷什麼狀況, 也許是解開這一連串情節的一把鑰匙.

不過, 在這之前, 我想先釐清自己狀態的改變. 對於打人, 心態的轉變, 是分享, 也想引起討論. 但不是結論.

面對暴力, 心態的轉變

也許因為整起事件脈絡我並沒有全部看到, 所以(稍微抽離了一些), 當婷文跟我敘說事件時, 我連結到了這次領隊工作方讀書會談到的權利與無知中我們這組對暴力的申論.

我腦中閃過, 暴力存在於每個人身上, 而且是那樣真實存在我們社會中. 只是大家不能接受, 無法接受也很難客觀正視, 每當遇到暴力事件, 直覺先譴責或懷疑其行為. 大人的世界是這樣, 當我們面對小孩的世界時更是這樣.

從小沒被打罵的孩子, 備受尊重的孩子, 怎麼也會打人?為什麼?回想我的孩子在共學團被打時, 或去打人時我自己也曾有這樣的質疑, 甚至想替孩子們找個理由, 試問, 是中立的想瞭解孩子的世界, 還是直覺的用大人世界的價值觀去解決它?

讀書會中, 德樺提到國際間戰爭的故事與事件, 那樣無奈又真實的故事, 深深打動我. 本來討論著:大家對暴力的反應是什麼?更細緻問:為什麼大家對暴力的反應是那樣?聽完故事後, 再問:難道暴力是文明的產物?……試想, 當我看到抗議人士(也許是勞工, 也許是社運人), 只要他們用激烈的方式表示訴求, 我心裡難免會有個訊號:『這樣好危險,  難道不能換種方式嗎?』318學運時, 有很多看起來像支持學運的聲音, 背後也是帶著有秩序而溫和的條件, 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 非得用暴力或真的必然有這情況發生?

德樺分享的這句我也反覆思考著:「一個奴隸主用狡計和暴力把一個奴隸上了鎖鍊,而這奴隸用狡計和暴力破壞了這鎖鍊。讓那些可鄙的閹宦們告訴我們吧:他們在道德的法庭前是同等的!」這是1917年俄羅斯10月革命的主要領導者Leo Trorsky在「他們的道德與我們的道德」這篇文章中寫的.

回到孩子打人事件. 一直以來, 我對打人這行為, 我的心態是什麼?

老實說, 當我孩子打人的時候,  我跟他談, 也理解他行為背後的原因, 但我內心, 其實並不那麼客觀的全然認同這行為, 也不中立. 

老實說,  我心裡是帶著『打人是不對的』想法去跟孩子談. 就好像我看到暴力這字眼, 是負面與不好的.

我知道他們一定有做這動作的原因, 不論是和當事者負面經驗的累積, 不論是情緒上的變化, 不論是覺得好玩或同儕激發, 雖然我知道背後, 有很多原因, 雖然我也不是那種會用話語勸說孩子的大人. 但, 我內心, 的確, 曾經是無法接受這"打人"的行為.  

但德樺所說的故事與提醒, 不時冒出我腦中. 

我想著:『我希望孩子們能知道欺負小B這事件的背後所意味的是什麼? 但我不想因為這樣的事件, 把打人就是不對的這想法烙印在孩子的觀念中. 』(這段話, 可能大家會有不同想法, 這是正常的, 值得思辨.)

我不知道未來他們會面對的是什麼, 也不知道他們會遇到什麼, 也許, 會有某種狀況, 打人, 是需要的. 但此刻, 也不能訴說這行為是沒關係的. (這不好談, 我自己覺得, 功力不夠, 就先放在心上, 慢慢累積, 對我而言這是新層面.)

 

不過, 敦親公園那天, 我懷著跟以往不同的心態, 去跟孩子談. 帶著我接受『暴力是存在的』心情, 去跟孩子們談. 而且談的過程還不斷提醒自己.

對話篇

我騎著車在公園繞了一會兒, 看到小宇, 小雞腿, 小又, 廷在公園外圍小溪流旁丟葉子. 我靠近先聊他們正在玩什麼, 接著, 進一步詢問並表達:我想跟他們聊聊關於在溜滑梯和小B發生的事件&簡單敘述我聽說的事件, 並且表明為什麼我需要現在就和他們聊. 順利取得孩子們同意, 我們一起邊玩邊聊, 以下摘錄和孩子們的對話.

小宇:小B是因為我們不認識, 而且他, 我們又聽不懂他說什麼. (我猜小宇把彼此聽不懂無法溝通而累積的不愉快, 全都包裝成不認識)

小雞腿:而且他有丟過我的腳. 用石頭. (雖然已經記不得何時, 但很在意因為很痛)

我:剛剛在溜滑梯時, 他有做什麼讓你們不開心的事嗎?

有的說有, 有的說沒有.

我:那你們想要去攻擊他的原因是什麼?

小雞腿:因為他很壞啊!

我:那我想問, 大人可以因為小孩不聽話就打小孩, 罵小孩嗎?

孩子們靜默幾秒.

我又問:我們這邊都說不打不罵ㄝ?但為什麼小孩可以打小孩?

廷:因為我不常見到他.

我:你們喜歡大人說小孩不乖嗎?

小又:不喜歡

我:你們覺得大人可以決定小孩乖或不乖嗎?

小又:不可以啊~因為又不知道.

小雞腿不想回答:為什麼你都只有問我啊?(其實我每個都有問)

我:因為我很重視你們每個人啊, 每個人的想法我都想知道.

我再次問:你們覺得大人可以決定小孩乖或不乖嗎?然後還決定可以打小孩?

宇, 小雞腿, 小又, 都說:不可以

我:那你們覺得我們可以決定任何一個人好或不好嗎?甚至如果覺得不好, 就去打他?

宇:不行

(這裡我還追問了, 甚至叫別人打他?宇:不行, 但, 廷:可以. 如果小宇說的他就會照做. 我又補充問, 那爸爸可以叫媽媽去打小孩嗎?媽媽一定要聽嗎?小又說:不行. 後來很認真地回應我, 別人說的不一定要照著做.)

最後問他們, 你們可以因為討厭一個人, 就打他嗎?宇, 又, 都覺得不行.

我:我想邀請你們去跟小B說說你們的想法ㄝ, 可以嗎?

宇:我想想看要說什麼啊 (其他人沒回應)

我又說:其實, 我剛剛已經先去跟小B說了一些話了. 我感覺小B是很生氣, 也很害怕.

小宇&小雞腿竟先後都回了:『喔 ……

簡短的談話後, 我便先停住. 聽得出來過去不好互動經驗的累積, 再加上沒有正向互動來平衡, 他們對於小B的連結都是負面. 甚至有擴散變大的效應.

那些經驗讓他們剛好一起不喜歡一個人, 這點沒有對錯. 但, 我想與他們釐清, 面對不喜歡的人, 就可以決定他行為的好壞嗎?

雖然他們認同沒有人可以決定一個人是好或不好, 也不能因為這樣, 就去欺負一個人. 但我感覺, 他們心裡存有不喜歡小B這個人的印象, 而且我感覺, 當不喜歡充滿心中, 欺負的行為就會出現.

我感覺到 『當人有了權力後(或資源), 對於不喜歡的, 就會去排他.』

腦中冒出另一個想法:我可以直接跟小宇約定, 如果不喜歡小B, 可以避開他, 或者請我過去幫忙!甚至跟他說:打人就是不對的, 你可以用說的, 用其他方式, 但打人是很不恰當的行為, 請他不要再這樣. ……不過, 那是不是就失去去正視人性權力與暴力的一面, 去釐清自己的感覺與可能會有的行為背後的意義. (我所連結的暴力行為, 不只是外顯, 隱藏的也是)

不論你是有權力的那個人, 或者是想依附權力的人, 如果可以釐清與看透, 是不是可以避免很多無知的行為與決策. 

我心裡很急, 想急著讓他體會, 想藉由這事件, 協助他去釐清自己內在的想法. 另一方面, 也很急, 很希望他不要再這樣對小B.

後來, 又找了些時機, 跟宇聊.

問他不喜歡小B的原因是什麼, 談到說話聽不懂, 他所說的小B不懂, 小B所說的宇也不懂. 談到溝通上的落差與失望所產生的討厭, 也談到之前的地盤問題, 談到他們的東西被弄壞 ……

我最後問:『真的有這麼討厭他, 所以看到他就很想欺負他?』宇很冷靜地回答:『好像也沒有.』我說:『溜滑梯那當下對小B做的動作, 自己現在的感覺是什麼?』宇沒有回答, 陷入一臉思考樣. 我說:『馬麻聽到你打他, 我有擔心. 不過, 很想跟你一起想清楚, 到底是什麼原因?難道只是因為討厭或不喜歡?』

最近, 小宇的情緒很穩定, 和小培相處也很好. 小宇一直以來是個很體貼也很自主的孩子, 很能表達自己想法, 也善於和他人互動. 不過, 去年, 在幼稚園的那兩個月, 他的轉變, 我有嚇到, 也很震驚, 我和宇爸, 毅然決定不再去幼稚園, 剛回來的第一個月, 我和他都經歷了一段很衝撞的療傷期, 剛好就在那段時間, 宇在微笑公園打了小B, 那一次, 我感覺是各項情緒的累積與發洩. 但, 最近的宇, 各方面都很穩定, 我不懂他為什麼想要去欺負小B?

同樣在星期一共學, 發生了停車場老阿公惡意恐嚇孩子的事.

我看到宇從遠處騎著腳踏車飛奔到我面前, 我被他一臉扭曲的表情嚇到, 同時, 聽到後面同行孩子的哭聲. 宇靠近我時, 害怕, 生氣, 憤怒, 敘述著剛剛他們發生的事. 事件是:他們爬上小雞腿家的轎車後蓋上, 路過的阿公要他們下來, 宇有對阿公說是小雞腿自家的車, 但我猜阿公不懂, 又看他們拿了車單, 無法勸退孩子後來轉變成強烈威脅, 阿公拿出電話假裝打說要叫警察來抓他們. 四個孩子, 跳下車, 騎了車, 火速騎回來找大人. 但都被嚇壞了.

後來, 我們四個大人有和他們細談並安撫. (警察這是另一個議題)

隔天早上. 我再次跟宇聊.

我:昨天陌生阿公用打電話叫警察的方式威脅你們, 還有害怕或擔心嗎?

宇:沒有了.

我:阿公是不是想要你們照他的話做, 可是你們沒有, 他就很生氣?又因為太生氣, 最後還拿出電話假裝打, 要嚇你們. 這行為是不是欺負小孩?

宇:我覺得阿公不可以這樣. 而且我現在也不怕了.

我:阿公有電話, 又會打給警察, 那他就可以這樣嚇你們嗎?

宇:不可以啊~他不行這樣. 警察也不行隨便來抓人.

我慢慢說出:我覺得阿公這樣欺負人很不好. 不過, 讓我想到, 你們昨天欺負小B的事, 是不是跟阿公很像?因為你們不喜歡, 就想要欺負他, 想要他照你們的意思做. 你們可以照你們的方式玩, 小B也可以照他的方式玩, 不是嗎?

宇走過來坐在我腿上, 雙手圍抱住我, 然後點點頭. 略帶衝擊的表情.

我繼續說:你覺得, 喜歡人的感覺比較好?還是討厭人?

宇:喜歡人的時候比較開心.

我:不過, 其實馬麻也有討厭的人. 遇到討厭的人, 我都不想理他. 人啊~會有喜歡的人, 也可能會有討厭的人, 其實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只是因為別人的行為自己不喜歡, 就對人家做出不好的事, 像那個阿公一樣, 這樣好嗎?

宇:很不好. 我很不喜歡那個阿公這樣.

我:也許阿公可以表達他的擔心, 也可以說說他希望你們怎們做. 但他卻只想用威脅的方式, 強迫你們. 我猜他也氣壞了.

宇:我們也很生氣阿.

我:那你覺得小B會不會也很生氣?

宇:我 覺 得 會

我:也許我們可以想一想, 以後可以怎麼跟小B相處?

我試探地問了宇:下次, 我們邀請小B來我們家玩好嗎?

宇沒有拒絕, 像是默認好.

我:不過, 要約也得小B願意.

好幾次談話下來, 我感覺宇&培其實能感受到我對這事件的擔心. 一邊談著, 也一邊釐清:我到底想跟孩子聊什麼?要協助他們釐清什麼?

寫這篇文章前, 最後一次談話 (對, 短短兩天, 談了很多片段)

我決定把我的憂心, 再傳達些給小宇.

早餐桌上, 我對小宇說:『共學時, 你打小B, 用腳踢他的事, 我真的很擔心, 也想了很久. 因為我還是不懂, 為什麼你想要這麼做?我不知道我能幫你什麼?或者我應該要做什麼, 所以我真的很擔心.』

小宇:『我不是已經跟你講過很多次了嗎?』

我:『你指的是什麼

宇:『就是我們沒有辦法溝通啊~』

我:『我其實就是不懂, 因為沒有辦法溝通, 就可以強迫別人嗎?老阿公覺得他講的話你們沒聽, 那他就可以強迫或威脅你們嗎?』

宇:『我們講的話他聽不懂, 他講的我們也聽不懂

我:『我現在想到的方法, 就是請琪(小B的媽)幫忙溝通了

宇:『跟她講, 也沒有用』『上次我們在玩國王的遊戲, 希望他離開, 我跟琪阿姨講, 但她看起來就是不想離開』『然後, 我也聽不懂她的意思』『但我知道她不想離開, 所以講也沒有用.』

我:『如果是你想要在那裡玩, 你覺得我會不會幫你?並且保護你?』

宇:『會啊~』

我:『琪想幫小B表達意見, 也想保護他.』『那個地方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 不是嗎?小B並沒有要加入你們國王的遊戲, 只不過是也剛好在那裡玩』『如果是小海, 你會讓個位置給他嗎?』

宇:『當然會』『是宥羽, 我也會讓』

我:『那為什麼, 小B就不行?』

宇, 靜默, 一臉沈思樣. 這次, 沒有像之前直接反射就說:因為他講話聽不懂.

這兩天, 跟小宇談了好多, 雖然每次時間都不長, 每次都有讓我也讓他思考的對話. 我知道就算我都不說我有多擔心, 他也都感受了. 不過, 我還是想跟他分攤我的那份擔心. 這是我們母子談心時的互相依賴吧.

最後想聊聊, 遇到這樣事件, 我的心情.

其實, 小宇剛參加共學時, 曾有一段時間說不想共學, 也因為被打. 那個時候, 他的心情很矛盾, 想看到共學的好朋友, 又擔心遇到會打他的孩子.  (小培也曾有, 但兩兄弟所遇到的狀況又完全不同)

看到婷文敘述小宇踢小B的文字, 本來以為可以客觀地分析事件, 但其實, 我心中情緒很複雜, 腦海閃過~那個四歲的小宇, 驚恐躲在溜滑梯下, 手裡保護著不想被奪走的東西, 那害怕顫抖的樣子.

那時, 我對這個團體很信任, 我相信自己能協助孩子面對, 我想要幫助孩子長出力量, 會表達也會保護自己. 這過程中, 我和孩子也都一起成長獲得很多.

不過, 當角色交換, 當我的孩子是動手的那方時, 我的心情, 不是只單純的正向面對就能夠前進 ... 雖然同樣想把握每次衝突的機會練習學習. 但心裡除了有對琪與小B的歉意, 也有很多對團體的擔心.

這事件中的每個大小人角色, 都有其功課, 不是只有小宇, 小雞腿, 小B三方. 即使是在一旁目睹一切的孩子, 或是當下也有加入的孩子. 雖也想過想透過遊戲(或互動)化解孩子們間的既定印象……不過隱隱感覺, 這事件, 需要大家一起去面對, 不光只是小心地跟孩子談談, 甚至需要一起投入孩子們的遊戲或互動中, 更大的是想透過這經歷, 帶著孩子體驗自己對和自己不同的人的接受, 尤其當你是擁有資源的那方時.

(也許孩子還有能力窺探自己內心更深的那一塊 )

這篇長篇紀錄, 我寫了一整夜, 不過, 想到的點一直跳出, 也想如實傳遞每個冒出來的想法. 原來, 對我而言, 一個媽的立場, 孩子打人比孩子被打時(我指的是我自己), 還要難完整表達. 對我而言, 這點, 也是功課.

最後, 寫出這樣長長的紀錄, 老實說, 我曾有猶豫. 有擔心小宇被誤解, 也會擔心自己的意思被扭曲. 不過, 正視也接受這份擔心, 是我對大家表示開放與信任的一種方式. 

 

 

留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2382145887494/permalink/632344576891248/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2382145887494/permalink/5814840353106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e .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